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旅游>新闻 正文

不屈天目山遍地燃烽烟 寻访临安天目山抗战遗址

发布时间: 2015-09-06 08:49:5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沈吟  市委报道组 张伟星

  该寺被侵华日军炸毁60年后,在社会各方的支持和资助下得以重建。周恩来演讲纪念亭醒目地矗立在寺中。

  在西天目乡东关村,有一座浙西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上面镌刻着西天目告岭之战100多位将士的姓名。一个个名字的背后,是一段英勇的抗战史。被称为“天目山之门”的告岭地形复杂。1937年12月,抗战部队在告岭连续打退了日军4次猛烈进攻,重创日军。在两昼夜激战中,抗日将士战死和冻死的有50余名。1943年10月,日军再犯西天目山,抗战部队奋起迎战。经三昼夜激战,日军溃退,抗日军民死难80多人。

  “如果不是这次寻访,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在天目山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深藏着一段悲壮的历史。”浙江农林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熊兰轩说。

  “8年抗战是一段光辉的历史,是一曲克敌制胜、军民共战的凯歌,是一部血泪凝成的史诗。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面对日寇侵略,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败入侵者。”浙江农林大学汉语言专业王加婷说。

  天目山脚下的一座老式院子,记载着一段先烈们的抗日斗争史。这里是抗战时期的《民族日报》社。

  走进位于於潜鹤村的《民族日报》社旧址,一张张发黄的旧报纸上,一台台锈迹斑斑的手摇印刷机中,我们仿佛阅读到了以笔为枪、以字为弹的过去。

  1939年1月5日,名义上由浙西行署主办、实际上由中共地下党控制的《民族日报》在鹤村的一座祠堂里创刊。就在这处以树干为柱、树皮为瓦、以泥涂壁、糊纸成窗的报社,一批来自天南海北的热血青年,高举抗日爱国、团结御侮的旗帜,唤醒民众,救亡图存。

  报社先后有60名工作人员,其中共产党员30人。以社长王闻时为首的中共地下党员,用笔做武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汉奸的无耻,宣传抗日救亡,发行量由5000多份发展到1万余份。

  笔锋胜似坦克。犀利的文字引起侵略者的惧意,1941年,报社遭受日军飞机狂轰滥炸,除电台外,报社其他设施设备全部被毁。

  回顾历史,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思考。“要让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进取。”浙江农林大学会计专业的孙若闻感受深刻。“我们不会忘记这片土地上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哀号和颠沛流离,更不会忘记战士们用血肉铺成的光荣大道。我们坚定地维护和平、珍爱和平,愿世界再无战争。”浙江农林大学英语专业的董伟说。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张姚瑶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