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悄然漫过初夏的河堤,“五一”小长假,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怎么样?
浙江的山山水水、城乡大地上,绝不会让你失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建设美丽浙江的许诺,拆违拆出了生态新天地,治水治出了水清岸绿好风景,一批新风景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动人和丰富的表情。
“山水浙江、诗画江南”,诗和远方,就这样和我们相遇。来,跟着我们的脚步,去看看那些新生的风景线,让心情飞。
浦江后溪水库——
亲水戏水
库区再添新景
4月的春雨下过,暖暖的春风拂来,浦江县浦阳街道城北社区的后溪水库清水荡漾,空气愈发清新。山水之间的绿道上,散步的老人、过往的路人不时驻足欣赏。
谁也想不到,如今这座环境优美的水库,3年前还是一个浸满“牛奶水”的小山塘。后溪水库的上游沿线,曾分布着2000余家水晶加工作坊,废水直排入河流,一库清水变成了人见人厌的臭水。2012年,后溪水库又因暴雨侵袭导致泄洪口损坏,脏水四溢,水库干涸,成了附近村民倾倒垃圾的场所。
改变始于2013年。随着浦江县城北安置区块建成落地,数千居民陆陆续续搬入新居。崭新的房屋、宽敞的道路,与旁边污水横流垃圾遍布的后溪水库,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周边居民日益强烈的“整治水库”的呼声下,浦阳街道下定决心整治,先后投资656.4万元,修复泄洪口,清运垃圾和库底淤泥,并新建了2个人工小岛、2座人行便桥、472米长的沿库岸人行栈道,昔日脏乱差的后溪水库蜕变。2015年夏天,后溪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每天来此游泳的人数超过1000人,相约散步憩息的家庭更是不计其数。
去年年底,后溪水库再添新景,总投资600余万元的景观照明工程,让整个水库从白天美到了夜里。晚上7点多,水库四周的彩灯亮起,从空中俯瞰,火树银花,如梦似幻,成为游客公认的“花园”。
水库变美,不仅改善了周边环境,也带来居民生活新时尚。“以前大家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种蔬菜,很杂乱,看到水库大变样后,纷纷改换盆景栽培,打造美丽庭院。”浦阳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书记张伟强告诉记者,“同样在拆迁区块内,水库边上的房子每平方米均价要比其他地方高出3000元以上!”
路桥金清港——
面朝大海
打造游艇小镇
“金清港的水竟然这么清,名副其实的‘小三亚’。”刚刚坐游艇从金清新闸回来的陈洁一脸兴奋地说,“游艇让人惊喜,但碧水更让人惊艳。”
让陈洁“惊艳”的正是位于金清镇九塘的金清港地带,弯弯的碧水、金色的沙滩、秀丽的木屋、雁排齿列的游艇,俨然一幅清新优美的水墨画,吸引了众多远道而来的游客。游艇俱乐部的入驻,让原本寂静的金清港变得热闹起来。除了坐坐游艇尝尝鲜之外,与游艇相关的驾驶培训、海岛游览、会展赛事等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昔日的金清港可不是这样的,“烂糊水”上到处漂浮着各种垃圾,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
借“五水共治”的东风,路桥区积极探索“治水促转型、转型促治水”的新路子,将垃圾场变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游艇停泊码头,周边的生态随之改善,坐游艇观光成为当地的新时尚。
“五一还没到,小长假的预约已经满了。未来我们准备再投资1.3亿元,在西门港口外建设一个有680个泊位的海上游艇俱乐部。”行宫国际游艇俱乐部投资方之一——民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恩说,治水的美好前景,让他对投资游艇产业充满了信心。
产业兴起更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新布局,目前,依托金清港“山、海、河、港”自然格局的游艇小镇规划也在酝酿之中。
永嘉龙新河——
赏景健身
漫步绿色长廊
76岁的周吉才住在永嘉紫金花园,每天早饭后,习惯到小区门口的滨水公园散步、赏鱼,和邻居们聊家常……滨水公园已成为周老伯一天中最主要的去处。
滨水公园2000多平方米,处处绿树成荫,花儿怒放,龙新河正缓缓流过。许多市民在健身器材上健身,有的市民带着孩子在空旷地上嬉戏。
龙新河全长1.83公里,流经绿岛山庄、紫金花园、罗浮等10来个村居, “去年上半年,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河水黑臭、岸上堆满垃圾,违法搭建一幢连着一幢。”周吉才回忆说,特别是一到夏天,苍蝇蚊子乱飞,居民不愿多靠近一步。
“原来沿岸违法建筑点共有300余个,违建面积达48000平方米,单临时出租房就有100多间、洗车场6处,临时棚屋里的污水直排河道,垃圾随地乱倒乱堆,严重影响了沿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群众苦不堪言。”龙新河所在的永嘉江北街道治水办主任戴晓光介绍。
从2014年初开始,当地政府启动了龙新河及其岸上的整治工作。到目前,违建已全部拆除,并在沿岸建起了绿色长廊和2个滨水公园,面貌焕然一新。
诸暨雁宿湖——
临水而居
已非昔日大塘
“湖水清澈,微风徐来,真是十分惬意啊!”诸暨市江藻镇江藻村村民钱永汉吃完饭后,总会沿着雁宿湖环湖栈道漫步一圈,累了就到湖心亭休息一下。现在雁宿湖不仅成了当地村民的休闲天堂,附近村子的不少居民都慕名前来游览拍照。
雁宿湖,是这方120亩水域古时的名字,当年池中有一个墩头,树木高大茂盛,常有大雁来此做窝,故名雁宿湖。江南水乡百姓习惯临水而居,雁宿湖跟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也被当地人通俗地称为“江藻大塘”。江藻村党支部书记钱伟苗告诉记者,雁宿湖由于近20年没有清淤,池底淤泥堆积严重,水质逐渐变差,天热时还会散发出异味,让村民尤其是沿湖居民苦不堪言。
从去年开始,江藻村的村民们欣喜地发现“江藻大塘”开始变样了,成了村民们眼中的“小西湖”。江藻镇投入近400万元启动雁宿湖改造一期工程,工程内容包括河塘清淤、千米环湖栈道、人工湖心岛等。“一期工程清淤水域面积约70亩,清理出的淤泥运输车拉了7000多车,清淤量达近一万立方米。”江藻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造工程得到了村民们的鼎力支持,今年该镇已开始启动二期工程,除了余下水域的清淤外,还计划在湖中种植荷花等景观植物。
“巍峨明镜丽江藻,龙山麓、雁水滨,双池桃李新,鹫鱼悟天真……”解放前,当时的江藻小学校长钱天权还曾作一首校歌,描绘了当时雁宿湖畔的景像。如今,春风不改故乡波,昔年雁宿湖美景,又重新回到了江藻。
安吉鲁家村——
坐小火车体验唯美庄园
安吉递铺街道鲁家村,周边是低丘缓坡。“以前的鲁家溪,河床里都是垃圾,碰到下大雨还要发洪水。”村民说,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农田山林荒废不少。一些村民办养猪场、养鸡场,对环境影响不小,利润却不高。
改变来自“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后。这两年,全村共拆除78栋、6302平方米的违建,治水又换来了山清水秀。此后,村里创建美丽乡村,引进18家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4000多亩低丘缓坡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村民们自豪地说,连低丘缓坡,流转租金都达每亩500元。
在占地200亩的丰泰蔬菜基地,玉米、黄豆长势正好,蔬菜已种下;基地的另一边,偷菜区、体验区、探宝区整理完成。“这个蔬菜基地就是家庭农场,游客可以参与采摘。”农场主马礼江说。
这18家特色家庭农场,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绿化盆景、药材、特种鸡等产业为主。把每一个家庭农场做成一个小庄园,是今年鲁家村打造“安吉唯一的家庭农场集聚区和示范区”的思路,不局限于种养殖业,将一产“连接”三产,形成“公司+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家庭农场变身“唯美庄园”,游客尽享吃喝玩乐。
“远也好看,近也好看;红也好看,绿也好看;生也好吃,熟也好吃。”村民的顺口溜,描绘出一幅动人风景。目前,鲁家村已流转田地2000多亩,依托家庭农场,推动一批特色美食与民宿经济发展。游客纷至沓来,农民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
不久前,村里建成一条长约4.5公里的铁轨,将18个家庭农场串联起来,让游客们一面坐着内燃机小火车,一面在各个农场间游览。村支书朱仁斌说,每个家庭农场都是一个景点,由此串联成一个大景区,每个家庭农场差异化发展,使整个村庄形成一个大型、高端的农业综合园。
江山耕读村——
耕读传家还看浙西人家
在浙闽赣三省交界的205国道江山段附近,有一个知名度颇高的村子——耕读村,一到节假日,这里就车流猛增、游客爆满。江山本地人、常山人甚至江西和福建人,携家带口前来游玩。
记者跟随游人穿过整洁的大草坪,来到碧波荡漾的浙西“小西湖”,沿岸设置多个亲水游乐项目,湖中还有摇橹船载着游客缓行。远处的山坡上,静静地矗立着几座小木屋,隐隐约约倒映湖中。
3年前,耕读村还是一个被石粉覆盖的村落,眼前漂亮的“小西湖”,曾一度被村民称为臭水塘。村支书徐忠清介绍,10年前,村后山头有一家年产2.5万吨规模的水泥厂,每天产生大量灰尘,一到晴天村里村外就白茫茫一片。村前的“小西湖”不仅受到灰尘污染,周边还有几十家养猪场,不断向水塘直排污水,导致水质一天天发黑变臭,村民怨声四起。
随着水泥厂关停,尤其是全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工作展开,耕读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翻修一新,养殖场全部拆除,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徐忠清说,当地山水相融的自然环境,以及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吸引了投资商,出资对村前的臭水塘进行治理,仅清淤就有约10万立方米,然后又进行绿化和美化,新建了多种亲水游乐设施,成为游客喜爱的游乐项目。
耕读乡村休闲游的走红,带动了民宿和农家乐的兴起。去年,村里的民宿和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9万元,比上年增长10%。徐忠清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期工程,将来的耕读村,要打造成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