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旅游>旅游焦点 正文

拥有500年历史的东阳北后周村肇庆堂重现旧日风貌

发布时间: 2016-10-31 10:08:14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严粒粒 通讯员 陈一点 蔡凤

  “庭院深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0月30日,来到东阳市六石街道北后周村肇庆堂游玩的杭州游客吴先生看到眼前的古朴庭院,不由得吟起诗来。肇庆堂古建筑群有500年历史,最近刚刚修复完成——北后周村1311名农民自发众筹2000多万元,让这座老民居建筑重现旧日风貌。

  国庆期间,该村民俗文化节吸引了一万多名游客。这个周末,古村又迎来了3个非遗传承亲子体验团共400多人。

  建于明清时期的肇庆堂是东阳市级文保单位,占地约40亩、纵深160米、前后七进,规模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罕见。但这一文化地标却几次差点消失。“早年因为大火,部分房屋曾被焚毁、坍塌,年久失修。”村党支部书记卢国庆说,“上世纪90年代在政府帮助下曾经翻修,但因财力物力所限,四周建筑依旧残破。”

  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文化,肇庆堂若能完好呈现,将比文字记录更鲜活。“修!”卢国庆与具有丰富古建筑修缮经验的东阳博物馆馆长陈荣军一拍即合。2010年,村集体出资30万元、市文保局拨款5万元,肇庆堂一进院落修缮完成。但若要全部修复,捉襟见肘的村集体经济无法支撑。继续修还是搁置?一度两难。

  “老祖宗的建筑不能毁、文化不能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2012年村里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村民代表异口同声支持修复,在场7位在外经商的能人当即决定每人捐款100万元。之后,卢国庆又联系了不少能人、乡贤,他们都慷慨解囊,其他村民也纷纷主动捐款。2013年,以修葺古建筑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村“一号工程”。

  文化向心力凝聚村民情。16岁就外出打拼的能人卢佩仁捐款100万元:“为家乡建设义不容辞。”低保老人卢曹英坚持捐款1000元:“我也要为古建筑修复出一份力。”从村里走出去的中国竹工艺大师卢光华运用自己的艺术理念和资源,为古建筑修复出谋划策;陈荣军不顾危险爬上房顶指挥施工……“村里每个人都应该写进村史。”起早贪黑、全天候监督工程的卢国庆感慨。

  众筹后,修复工程进展顺利。今年3月,北后周村成为金华唯一入选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名单的乡村。现在肇庆堂里还建起了东阳规模最大的古式样戏台,其余配套设施建设预计年底完工。届时,两侧厢房将建成富有传统特色的民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等。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也已纳入计划。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张姚瑶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