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旅游>旅游焦点 正文

未来5年,杭州要打造多功能“地下之城”

发布时间: 2016-11-04 09:56:37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记者 丁岚

  停车难,行车难,拥堵,这些大都市的“城市病”越来越困扰着都市人。多么渴望,开车的马路能够更宽一些,社会资源能够再多一些。殷切的盼望却必须面对城市资源短缺,土地寸土寸金的无奈。多么渴望,有一座像动画片《忍者神龟》中那样四通八达的地下城市,来给拥挤的城市缓口气。

  11月4日,首届“中国(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创新论坛,把大家的目光聚焦到了地下。未来,我们该怎么找到打开地下空间的“金钥匙”,该如何用创新技术来构建“地下之城”,我们的脚下,正在酝酿怎样一场巨变。

  未来5年,杭州要新增250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

  其实,关于“地下之城”我们早就不是第一次听说。今年8月,杭州市政府正式批复《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近期建设规划(2016年—2020年)》。到2020年,力争杭州市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积达到826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地下空间面积约2500万平方米,重点推进12个成片开发重点区域、28个地下综合体、87个主要地铁站点的地下空间开发。比如,南宋旧皇城所处的吴山广场片区,其建设目标是建立1号线定安路站与7号线吴山广场站的连通通道,综合开发商业和停车功能,打造立体化步行系统,提升商业效益,同时缓解周边老小区的停车难问题。

  利好消息还在不断传来,今年10月,浙江发布了《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浙江今年开建地下综合管廊80公里,计划2020年建成150公里。

  创新技术的“金钥匙”开启地下之城

  体量这么巨大的地下空间要如何开发,不得不提到创新技术。在昨天的论坛上,许多专家学者都把讨论的重点聚焦到了施工工艺上,试图寻找更加安全的施工方法,来推进地下空间的发展。

  高级工程师潘金龙,从事岩土科技研究多年,他表示: “地下空间施工,真的应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句谚语。”以在城市地下开挖雨水调蓄池、地下停车场等空间的深度为例,国内外的主流施工方式是“干挖法”,较为安全的深度为地下30米,“每下去5米,施工难度和成本往往是成倍增长的。”

  在本次论坛上,潘金龙向大家展示岩土科技的“超深地下空间泥水平衡法施工”,试图用创新科技的力量,解决安全问题。据潘金龙介绍,这个技术就好像是一个地铁施工的盾构机,原理在于通过控制基坑内泥浆的高度、稠度等,使得地下基坑内外壁侧向压力平衡,防止坑底土体突涌,保持井壁的维护结构处于安全状态,“这项技术用于超过30米深度常规办法很难施工的地下空间建造,且比传统围护法节约造价30%以上。”这样的尝试杭州有吗?潘金龙表示,密度桥路井筒式地下停车场就是类似技术的一个应用。这样的设计,不仅占地面积小,还有足够多的车位。

  未来的杭州,将用更多的“科技革命”,来开启这座2500万平方米的地下之城。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张姚瑶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