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南京的“超级月亮”。新华社发
昨晚21时52分,你看到了“超级月亮”了吗?
“这是21世纪至今,最接近地球的一次满月!看起来比平常大14%、亮30%,如果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再出现要等到2034年!”包括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在内的众多媒体,都用各种溢美之词进行了预告。从昨天早上到晚上,它几乎成了最火“网红”。
连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都跳出来,亲切地称它为Extra-super Moon。
不过,这个“超级月亮”,记者没有看到,杭州昨夜阴雨绵绵,黑漆漆的天上,别说超级不超级,就连月亮的半个影子都没有。带着满满的遗憾,记者只能看看朋友圈里晒出的各种大月亮解馋。
但是,上海天文学会秘书长汤海明直截了当地告诉记者:“这个‘超级月亮’,肉眼几乎是分辨不出。”
那么“超级月亮”到底是怎么回事?朋友圈里那一张张的美照难道是月亮的“卖家秀”?
昨晚月亮比平时大吗
其实肉眼看不出区别
先来科普一下,听上去很牛气的“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是指月亮距离地球近距离的状态,这并不是天文学术语,而是来自于很多年轻人喜欢的占星术。
1979年,美国占星师理查德·诺艾尔把“超级月亮”定义为当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位于近地点附近的现象,当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出现新月,则称为超级新月;当月亮位于近地点时正好满月,则称为超级满月。
换一个学术点的说法就是“近点朔望月”。它是指新月或满月时期,月球与地球间距离较平常更近。昨晚的“超级月亮”运行到近地点后2小时内就会变成满月,因此看起来会比普通的“超级月亮”更大、更亮。
不过,各位别为自己在朗朗晴空下却没看到“超级月亮”而遗憾,汤海明很明确表示,普通人的肉眼很难看出“超级月亮”和一般满月的区别,因为天上只有一个月亮,没有对比。可是,新闻上不是说——这个“超级月亮”比平时大14%、亮30%吗?看上去面积和亮度的数值都很高啊。
微信公众号“果壳网”进行了解释——
“超级月亮”到来时距离地球约35万公里,最远时距离为40.5万公里,35/40.5 ≈ 86.4%,距离缩短了14%,所以,直径就“比平时”增大了14%。而圆面积的变化是直径的平方,1.14^2≈1.3,所以“超级月亮”的面积就增大了30%。月亮是靠反射阳光而亮的,于是亮度增加30%也就这么来了。
学理工科的你们点头如捣蒜,肯定看明白了,学文科的我们就直接看结论吧——数据都没错,就是原本的基数太小,增加的量看着惊人,其实仅凭肉眼很难分辨出来。
所以,你用肉眼没看出区别,并且没有很嘚瑟地在朋友圈盗图,证明你是诚实的。
昨晚刷屏的那些照片,有些是依靠了强大的PS,还有些是真的拍出来的:用专业的观测设备拍下照片,再和平时的月亮进行对比,就能看出“超级月亮”到底大多少、亮多少。
“超级月亮”经常会来
你有多久没看月亮了
再来说点,有些伤风景的话,汤海明表示,宽泛地说,“超级月亮”经常来。
为什么呢?
简单解释下,每隔1年零1个月18天,即每隔413天,我们就会迎来这样一次“超级月亮”。但有时,这种计算的前后一个满月时也会出现临近近月点的情形,这些年很多人也将这样的满月叫做“超级月亮”,比如今年,最后三个月“超级月亮”都会来,分别发生在10月16日、11月14日和12月14日。
汤海明透露,昨晚的上海因为有云,所以月亮时隐时现,但的确很大很亮。他很感慨,“和我们经常听到的狮子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这些有研究价值的天文现象不同,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变化,所以现象是存在的,但‘超级月亮’还不能称为天文现象,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科学意义和独特的价值。这次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其实是媒体培养出来的概念。”
但这次,“超级月亮”被刷屏,在汤海明看来,虽然这个现象意义并不重大,还是很值得看一下的,尤其是对普通人而言。
你抬头看过月亮吗?
这不是个玩笑。
汤海明曾经在科普活动中抛出过这个问题。没想到,很多人都呆住了,这才发现,自己没有抬头仰望过月亮。
“月亮这么美,为什么不抬头看看呢?”汤海明说,“超级月亮”终于让大家有意识地为月亮抬了一次头。
放眼整个太阳系,地球是唯一一个可以赏月的行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0.27倍,在整个太阳系里面,遥遥领先其他行星系统。所以,地球人可千万别浪费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