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斌 摄
提起中秋,最不能少的就是吃上一块月饼了。《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应该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有关月饼的记载。现如今,月饼的种类愈发丰富多样,黑芝麻蓉、豆沙蛋黄、莲蓉、水果、鲜花、燕窝、流心……还有义乌传统的义亭“起酥”,色泽金黄,红印加盖,皮薄酥脆,甜而不腻,是许多老义乌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品尝着或甜或咸、口味各异的月饼,抬头欣赏顶上明月,中秋之夜,好不惬意。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中秋拜月的习俗,到了唐宋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在很多老一辈义乌人的记忆中,中秋拜月亮是一件全家人出动的大事儿:傍晚时分,把放着米筛的小方凳摆到家门口,米筛中间摆上早就准备好的白糖制成的月亮饼,再在饼的一圈放上石榴、枣子、梨、西瓜、菱角、香柚、文旦、香蕉等时鲜水果,以及月饼、粽子、麻糍等食品。全家人在家中长辈的带领下,举香朝着月亮拜拜,拜完月亮,就围坐在一起同吃月亮饼。遗憾的是,拜月这项活动更多地留在了过去,现在这种习俗已经不再盛行。
不同于几近失传的拜月亮,插香球这一风俗仍是许多义乌市民中秋节的“必修课”。其实,香球就是插满了香的柚子,据介绍,“柚”谐音“佑”,即保佑子孙;而“插香高悬”象征“烧高香”,寓意烧高香求保佑。每年中秋来临,很多义乌人都会买一两个新鲜的柚子,把香一根根地插在柚子上,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绑起来,这样既方便插香又方便中秋夜点香。香的数量并没有讲究,插满即可,不过许多人会插上365支香,祈求一年365天都平平安安。
此外,中秋节饮桂花酒也是相当久远的一项风俗,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佳酿,阖家欢庆甜甜蜜蜜,共同享受节日的放松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