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旅游>旅游焦点>义乌旅游 正文

义乌老裁缝赵锡清:量体裁衣守传统 穿针引线度春秋

发布时间: 2018-10-17 10:55:45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盛庆乐

裁缝师傅常用的工具。

赵锡清正在认真地踩车缝线。

85岁高龄的赵锡清视力还好,穿针引线从不戴眼镜。

经常有附近村民拿衣服来叫赵锡清改做。

缝纫机出点小毛病都是自己动手修理。

赵锡清正在给顾客量体。

两台老式缝纫机伴随赵锡清、叶莲香夫妇走过了大半辈子。

夫妇俩一个踩车缝制,一个帮忙缝线。

赵锡清在整理顾客的衣服成品和布料。

赵锡清在打量刚做好的连衣裙。

80岁生日时给自己做的唐装,现在穿起来显得非常精神。

  中国义乌网10月1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盛庆乐 )几十年前,裁缝是一个很吃香的行业,裁缝师傅也颇受尊重。过年添置新衣,很多人会将裁缝师傅请到家里,管吃管住,一家老小量体裁衣。而如今,到处都是成衣店,衣服款式众多,裁缝这一行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制衣店随即躲进角落,门前冷落车马稀。

  在义乌市江湾老街28号,有一间很不起眼的服装店,面积不到30平方米,两台破旧缝纫机,一块单人床一样大小的案板。店主名叫赵锡清,今年85岁,是位老裁缝。妻子叶莲香,今年81岁,平时帮忙缝线,忙时也给老伴踩车缝制。老两口做服装70余年,手艺精湛,成为如今稀少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坚守者。

  13岁开始跟随父亲学裁缝

  赵锡清的父亲赵寿南,是位老裁缝,曾在杭州、上海等地开裁缝店。受父亲的熏陶,赵锡清13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学缝纫手艺。他从最基本的踩针、缝纽扣学起,一步一步地学会了量体、裁剪、缝纫、熨烫等各道工序,也学会了各种式样、不同难度的服装裁剪缝制。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赵寿南还买不起缝纫机,整件衣服都是用手针缝制的,做一件中式衣服要两天时间。后来赵寿南买了一台英国产的缝纫机(当时叫洋车),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一天能做两三件衣服。1957年,赵锡清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缝纫机,是蝴蝶牌的。1966年,赵锡清又买了一台西湖牌缝纫机。赵锡清自己买的两台缝纫机现在还在用。

  凭借精湛的手艺,声名在外

  “做衣服,是门手工活,工艺复杂,累得很。从布料到做成衣服,得经过量身、设计、画版、裁剪、缝制等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尤其是做旗袍、唐装等传统款式的衣服,更是费工夫,做一件再快也得一整天,单单盘好一枚精美的盘扣,往往就得花上熟练裁缝个把小时。”赵锡清说,由于手艺好,15公里外的家庭都会来请他去做衣服。请的人多了,每到下半年,生意便忙不过来。1982年赵锡清在江湾老街28号买下了现在的店铺,在这里一干又是36年。“店里早些年间的生意特别红火,现在活虽然没有以前的多,但改改修修的也挺多的。”

  老手艺难觅传承人

  “30多年前,学裁缝手艺的人还挺多,带出了100多个徒弟。现在时代变了,裁缝不再是‘香饽饽’,几乎没人愿意学。”赵锡清显得有些无奈:“我现在已经85岁了,也不图赚多少钱,只想一直守这个行业,希望能遇到个有缘人,把手艺传下去,可惜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耐得住这份寂寞的了。”

  “哒哒哒……”

  在安静的小巷里,缝纫机在唱着歌。赵锡清夫妇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将要做成的衣服,在他们手中像跳舞。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