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旅游>旅游焦点>义乌旅游 正文

乌伤风情|文脉悠悠县前街

发布时间: 2019-04-08 10:42:20 来源: 义乌商报 作者:

  县前街百货大楼上世纪90年代照片。金必亮 摄

  县前街源起

  县前街是义乌城的一条核心主街,因地处县署门前而得名。它东起原朝阳门,西止平桥。千年古城义乌,街巷深深,蜿蜒曲折,交错延伸,犹如“龙门阵”,徜徉其间,怀古念旧的心情油然而生。

  县前街是义乌城的一条核心主街,因地处县署门前而得名。它东起原朝阳门,西止平桥。随着义乌城市历史的变迁,该街向东拓展至城中路,向西延伸至绣湖西路原义乌电影院,全长约780米,宽16米。

  古县署也叫县衙,地处城正中,是一县行政长官办公的场所(地址即如今的市政府大院)。万历《义乌县志》载为“北宋大观四年知县徐秉哲建”。宣和四年(1122年)重建。南宋时历任皆新之。从元皇庆元年(1312)至明洪武二年(1366),县衙修建多次,名臣王袆特为此作《义乌县兴造记》。其后,又毁于兵乱,屡次修葺。据嘉庆《义乌县志》载,县署房舍有正厅、幕厅、后堂、书堂、土地祠共79间,另有内署51间,典史衙18间等。1941年日机轰炸稠城时,房舍被毁过半,县政府一度迁往绣湖滨陈大宗祠办公。

  旧时,义乌城的祠堂众多,一是崇祠,为祀本县有大功业者或祀宦于有遗泽者;二是宗祠,是氏族之祀祖宗者。崇祠,其中有宗忠简公祠,祀宗泽,在文庙东;忠贤祠,原名四贤祠,祀宗泽、徐侨、黄溍、王袆,在县署后。而宗祠,则有吴祠(延陵祠)、陶祠、傅祠(俗称台门傅)、黄祠、金祠、孟祠、陈祠(分“西门陈”“湖清门陈”)、童祠等等。其中的吴祠位于金山岭顶,陶祠在朝阳门里,傅祠则坐落于县前街东侧。以上祠堂,今多不在,却留存义乌历史的长河中。

  义乌街巷的拓展,大致从明朝开始。自明朝至清嘉庆年间,县城主街道有县前街、上市街(后称朱店街)和下市街(后称南门街),街成一横二直之“冂”形。到清末民初的150年间,主街道从三条增至湖清门、北门街等。1947年起,与朱店街平行的新马路修成,同时县前街向西延伸到与新马路交叉。上世纪70年代,县前街西端又扩至绣湖西路老电影院。

  由于城市发展以县前街为东西轴线,此时街巷密布交叉,县前街的巷弄就有孟大川、高坎头、石鼓里、后诸巷、朝阳门、驿墈巷、金山岭顶、陶宅弄等,有的北抵北门街、庆云路,有的南通文昌弄或毛家巷,有的则东达城中路,形成蜘蛛网式的巷弄。600余年老街转换为影像,鲜活场景凝结成画面,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是一段永久的记忆。

  朝阳门上世纪90年代照片 金必亮 摄

  朝阳门更迭

  县前古街久历沧桑,朝阳门气势恢宏,沿着县前街,踩着老石板路,拾阶而上,能深切感受朝阳门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积淀。这不仅仅以前它是出入义乌城的主要通道,而且是义乌人心目中的吉祥门。旧时,县官升迁往来必在朝阳门迎送,寓意步步升高;城里人迎娶新娘,也要从此门经过,以图圆满、吉利。

  朝阳门千年矗立,系一种辉煌,也镌刻着城市变迁的记忆。20世纪80年代前期,义乌浩大的城市建设大幕拉开:1983年,朱店街中段改造工程开工,为义乌旧城改造之始。次年下半年,县前街中段至南门街进行拓宽改造;1986年10月,县前街至城中路继而拓宽;1988年3月,为延伸县前街与城中路连接,在开通金山岭顶时,拆除朝阳门,筑成朝阳门段街道。就围绕朝阳门工程之话题,有人士称:“朝阳门与整个城市一样,其漫长的蜕变过程,显示出它的包容性,门户敞开甚至不再需要门户……”

  历经两年半时间,朝阳门改造一新,成为义乌最繁华的街道,两座过街天桥呈靓丽风景。商业街经过一些时代的装扮,倒还时尚、现代,充满生机。但商业街建筑寿命仅有十年,随着2013年7月8日最后几幢房屋定时爆破,朝阳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惟有那抹印记长留心间。

  溪流书店内景刘正洪摄

  工商业兴起

  不容置疑,县前古街是义乌古城工商业聚集区,清末民国时期以来的商业便极为兴盛。所谓“墟市”,即在废墟(空旷土地)上兴市,“日中为市,日昃罢市”。人们较为熟悉的义乌养猪业,一度兴旺,故稠城有“三月小猪笼里跳,十月肥猪架上叫”之谚语。小猪市场曾先后设于县前街金山岭顶下、东岳庙西边、南门外大桥头。此外,季节性的果品市场,在朱店街和县前街十字路口(平桥头)也兴盛一时,每逢果品上市,农民肩挑车推,将其运到稠城,箩筐麻袋沿街排列,本地人戏为“叠长城”一般。

  稠城工商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龚聚源、陈怡顺、陈平顺三家最为雄厚,本地资本和“三口缸”声名远扬。他们主营酱缸、兼营腌缸和酒缸,当时资金以缸计算,都在100缸以上。其中县前街的陈平顺为清末留学日本的陈榥之弟陈梤经营,发行部设于县前街(原市政府一招),酿造部则位于西门“廿四间”(原市人武部),经营特色是向现代化工商业转化。酱油坊所产的酱油,其“三伏酱油”的顶油曾获西湖博览会奖。此外,开设在县前街的魏立盛东记药店,金日升鞋帽店、楼元行行灯(灯笼)店亦颇享声誉。而上世纪30年代从南门街迁至县前街原新华书店右侧的“新文光斋”,以倡导国货为荣,专营近代日用百货和文具,三开间门面。门前街上,用碎石砌成“毋忘国耻,提倡国货”八个大字。

  文化教育重地

  义乌因历史厚重,人文渊薮,绣湖之畔的义学和私塾(包括家塾、族塾、学馆)存续时间很长,故文人雅士迭出,处处古韵留香,不愧为义乌古城的主要文化教育区。据载,宋庆历间,县学于文庙创建;明正德十三年(1518)后在今义乌第四中学所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当时9所社学之一的绣湖社学就设于绣湖之滨,至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改称绣湖书院。元朝末年,王袆曾于绣湖畔办华川书院。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朝阳门金山岭顶曾办义学。

  值得一提的是,绣湖书院六次更改校名,三次迁移校址,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现位于县前街65号的义乌绣湖小学巍然矗立,与绣湖公园遥遥相望。昔日县城大安寺塔旁的文化馆、灯光球场,以及原绣湖边的义乌电影院等文化设施和场所,亦被现今绣湖公园内的亭、廊、榭、舫、台、阁、楼等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所覆盖。行走于曲桥、人造岛,登上义阳楼,往日的“荷荡惊鸥”“湖亭渔市”“花岛红云”“画桥系马”“柳洲画舫”“松梢落月”“烟寺晓钟”“驿楼晚照”等绣湖八景相继再现。不远处,2003年建成的绣湖公寓、锦绣家园则俯瞰着、默默见证着古城发生的巨变……

  老街虽老,却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6年暑期,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应届毕业生、中共党员方元永回到原籍义乌进行革命活动。尔后,马新超、丁有容、毛宗骈等义乌籍共产党员,也先后从金华等地回到家乡。同年11月,在绍兴女子师范任教时入党的义乌籍人士赵平生,受浙江省党部中共党团书记潘念之的派遣,亦从绍兴回义乌。赵平生经与方元永等人联络、研究后,于次月在稠城阜亨酱园孟允庆家成立了中共义乌阜亨酱园联络站,对外通讯联络的代号是“袁当甫”。据载,该联络站的成立,标志着义乌第一个党组织的正式建立。而该联络站的地址,位置就在现今的绣湖广场。

  城市街头,总有一个心灵栖息地。1989年坐落于县前街的溪流书屋,是义乌改革开放后首家正式注册的个体书店。溪流文学社一批文学青年常来这里聊文学、聊理想,著名诗人艾青的题字,一直激励着主人刘正洪30年的文化坚守。

  县前街、朱店街、北门街、城中路、建设二村……书屋六易其址,但刘正洪和他的家人演绎别样的文化故事,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向不变。这里书香浓浓,文脉流芳,成了义乌的文化地标,著名作家曾在书店喝茶交流,它始终伴随着义乌这座城市续写深深的人文记忆。

  文脉悠悠,奔流不息。逝去的是岁月,不绝的是文脉和精神。

  城市有机更新,旧城区改造,老屋拆迁,以往的街景不再,其承载过的千年古老文明,蕴含的历史文化,并未在我们家乡这块热土上完全消失。在老街涅槃新生的同时,也让人倍感浓浓的依恋。县前古街,沿街有义乌开关厂(前身为麻袋厂)、市政府第一招待所、百货公司及商场、医药公司第一药店、五金公司、二轻大厦、教育局教研室、新华书店、糖烟酒商场、美容理发店、稠城镇校、城阳区委、体委、溪流书屋、供销总社、建设局、房管处等等,留下了一个个影影绰绰的轮廓和挥之不去的乡情。正是:一砖一瓦均系情,一草一木都牵念。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