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盐业博物馆
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
中国台风博物馆
中国灯塔博物馆
一个县境内,拥有五座国字号的博物馆,想来唯有岱山。
去岱山,是一定要去博物馆的。在博物馆里,你才能听到关于大海的故事,才能真正地了解海、知道海、感受海。
海,是那样立体地展现在一座座博物馆之中。
岱山素有“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早在四千多年前,岛上就留下了“渔猎煮海”的足迹。靠海吃海,海洋捕捞已成为海岛人民赖以生存的依靠。一百几十年前在岱衢洋形成的大黄鱼汛,每逢汛期,渔船云集,万艘闹海,十来万人将小小的东沙镇挤得水泄不通。一条“横街鱼市”的情状,凸显了东沙以渔立镇的地位。中国渔业博物馆就坐落在东沙古渔镇内。它的创建,填补了中国海洋渔业文化专题史博物馆的空白。
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分为四大板块,首先为海洋资源,“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富饶的舟山渔场”和“舟山海鲜享誉全球”一一呈现。海洋世界中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鱼类剥制标本,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食品和工业原料,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呼唤人类要保护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其次为海洋捕捞,生产工具——渔船与网具、捕捞作业方式、渔港、资源保护与安全生产一一陈列,渔船的生产场景在一件件的实物上充分显示出来。再次是贝壳展览,其系统介绍了有关贝类的知识,还展出了日本常石集团真原会长赠送的贝类标本1199件,令人大饱眼福,叹为观止。最后陈列的是生产关系和渔民生活,运用人物塑像、实物场景,再现了东沙古渔镇过往的社会史实和民俗风貌。整个博物馆融历史、渔业、文化、教育于一体,透着浓浓的原汁原味的渔村风俗,是一部海洋文化的演变史,也是一部鲜活生动的近现代海洋渔业发展史。去东沙古渔镇游览的人们,迈入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沉浸其间,领略海洋渔业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自唐起,岛上的先民大多从事煮海晒盐。他们先是筑垒围墙,起盖灶舍,掘泥晒卤,煮卤成盐,后又就海引潮,疏浚潮沟,抬扛盐板,薄膜结晶,在日出日落间,在炎炎烈日下,写就了“成云举万锤,落地连千锹”之艰辛,也熔成了岱山“贡盐”洁白晶莹、粒细速溶的品质。盐文化的历史,在岱山源远流长。
中国盐业博物馆便建在岛上曾经的万亩盐场边。博物馆的整体建筑造型采用了海盐晶体的结构,通体洁白,间隔透明的玻璃,精巧别致。馆内设三个展览厅:制盐工艺厅,让参观者能自己操作体验晒盐的全过程,了解制盐的操作工艺;盐雕展览厅,以盐为原料制作成了盐民劳动、斗争、生活的雕塑群,勾勒出一部简洁的盐业史;制盐劳动资料实物展览厅,陈列了从“煎煮”“板晒”到“滩晒”工艺演变过程中盐业的各种工具和科技应用文字、图片、实物。馆外侧,改建了一个科研示范盐滩,以供实地参观。博物馆集科学性、参与性、艺术性于一体,生动、详尽地展示了盐文化的历史。
在岱山这个曾经年产盐10万吨以上,为浙江省最大产盐区的县,建造一座盐业博物馆,其必要性自是不言而喻。一座博物馆,再现了盐文化的传承,在面对盐滩日益被征用的今天,对于保存和发扬岱山盐文化、提升海洋文化品质,极具重要意义。
台风向来是海岛最严重的灾难性气候之一。呼呼鸣叫的台风掠过海面,冲向岛屿,带来的是惊涛骇浪。排山倒海的浪涛掀起摧枯拉朽之力,猛扑海堤、渔港、盐场和屋舍,令人胆颤心惊,一片惶然。自宋以来,历代的地方史志载有因台风所造成的灾难数不胜数。在岱山岛东北部的拷门海域,无风三尺浪,历来是浙江抗台的第一线。历经多年建设的拷门大坝完成后,就在大坝的两侧,岱山人先后建成了中国台风博物馆一期和二期,总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
一期的展馆里,陈列了650余幅图片资料和57件实物,配置有一套先进的全自动海洋环境远程观测传输系统,为全省有效指挥防台抗台工作提供可靠数据。台风期间,站在二楼的观台厅,能直观地欣赏到台风在拷门外掀起的数十丈高的浪头,亲身感受到惊涛击岸、浊浪排空的骇人之态,让人充分体味大自然的壮蔚景观。二期为4D动感影院,集声、光、电和三维、同步特效技术于一体,能真实地模拟呼啸而来的风和铺天盖地的浪,以参与性、互动性手法,使参观者亲身体验台风的凶、险、奇。一期、二期的展馆一静一动,动静相辅,相得益彰。
中国台风博物馆的创建构想,源自海岛人民防台风意识的提高。从古到今,对灾害的恐惧都是因为少知寡识,防台抗台得从知己知彼做起。该馆便以气象历史文化、气象科学原理、防台科普知识为题材,以独特的创意、全新的理念、高科技的手段,实现了寓教于乐。这也是岱山开全国灾难旅游之先河的一个创新之举,为博物馆的未来走出了一条新路。
漫步在岱山县城高亭的长河边,一座座不同建筑风格的灯塔矗立河中,点缀着长河,却又令人疑惑,河中怎么会有灯塔?往前走,就见一座仿美国著名的波特兰灯塔的造型建筑,按1:1比例建成。其高高耸立的灯塔,分外引人注目。那便是中国灯塔博物馆。
中国灯塔博物馆为二层建筑,展厅以图片和实物相结合,生动地向参观者介绍了灯塔历史文化和中国灯塔发展史。那1899年英国人制造的早期航标灯——煤油灯,制造于1929年的保存完好的发电机,都曾使用于世界历史文物之一的舟山花鸟灯塔,还有一百多年前在长涂岛西鹤嘴曾经于雾天敲响的雾钟,皆向人们展示着灯塔不凡的历史,讲述着灯塔的动人故事,表达着夜航船在航行中灯塔给人的真切情怀。
灯塔是船舶在大海航行中的航标,大都建在海岸的岩石高地或水域中的礁石上,以耀眼的光束冲破黑暗,引导航海者避开恐怖的暗礁和浅滩。令人想不到的是,世界的知名灯塔,其风格是那样迥异,灯塔文化是如此神奇。这也就是中国灯塔博物馆带给人的感慨。
岱山历来是东海前哨,依托曾经的部队营房和场地,便建成了中国海防博物馆。馆内不仅展示了从明代开始的六百多年来的海防史,也通过历史来告诫每一个人,“落后就要挨打”。岱山又是全国岛礁最多、最集中的海岛县,由379个岛屿和126个海礁组成。中国岛礁博物馆就以长涂镇的铁登山为主体,由天然的200余个岛礁组成,成为一座露天式的博物馆,将海上观光、海岛保护、海洋科普集于一身,其建设理念、经营特色,分外与众不同。
去一趟岱山,领略一下飘拂着浓郁海洋气息的博物馆,实在是一件美事。岱山的海洋文化系列博物馆,不仅是一个个海洋特色显明的景点,更昭示着海洋文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