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旅游>旅游焦点>义乌旅游 正文

义乌寺前街:雪泥鸿爪双林寺 古韵寻幽在寺前

发布时间: 2019-09-10 10:56:21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张静恬

古建筑内巷道深深

  中国义乌网9月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张静恬)因寺得名、因寺而兴,与双林禅寺休戚与共的历史,令义乌佛堂镇寺前街这座千年古村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庄重的色彩。古村落在山坳之间,行驶在蜿蜒的乡间道路上,沿途的山势时而山峰兀现,时而脉络分明,似一幅移步换景的山景图。

  村落的标识并不明显,行至路尽头,经路人的指引,才知早已越过青石巷,身在古村之中。举目四望,青砖灰瓦、层层叠叠,在连绵的苍翠山峦映衬下,显得格外宁静。千年古村的文化氛围在凝固于一砖一瓦之中,街道巷陌的格局也依旧清晰可辨。信步走入其中,恍若隔世的遥远之感瞬间袭来。

村头村尾的两棵古樟依旧亭亭如盖。

  千年古村因双林古寺而兴

  义乌江畔的佛堂古镇,因佛而名,因水而商,因商而盛……而如诗如画的江南古镇中,伫立着一座壮美伽蓝。庄严的殿堂,生动的佛像,恢宏的建筑,云黄山麓的双林宝刹,乃“震旦国中,庄严第一”的天下禅院十刹之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双林寺始建于南北朝佛教兴盛的时代,由高僧傅大士开创。青灯古佛,转眼千年云烟飘过,历经15个世纪的双林古寺如今被淹没在碧波之下,安然沉睡。而与双林寺相依相傍的寺前街古村,却在千年后仍静静屹立在这片土地之上,成了历史沧桑与文化流转的见证。

  “寺前街村在古时候是稽亭里的一部分,南朝齐建武四年(497年),傅大士便在村里出生,自此开启了他不凡的一生。”寺前街村村民丁敬文介绍道。千余年前,一个婴孩的呱呱坠地,勾连起了寺前街村与双林寺的绵绵缘分。在漫长的时光里,从相依相伴逐渐走向兴旺、发展,如今虽然古寺已安然沉眠于水下,而流传下来的双林文化却早已与寺前街古村融为一体,逐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古民居一角。

  从未剃度出家,却开佛教中国禅宗的原始宗风,被称为弥勒化身、中国维摩禅始祖、佛教中国化的先驱,成为中华儒、释、道三教融合的首创者和实践者。如今,傅大士的光辉事迹依旧在寺前村内广为传颂,在青山环抱里,落日辉映下,抑或朝阳初升中,氤氲进了村民茶余饭后的闲谈之中,不断回溯着久远而亲切的回忆。

  傅大士得梁武帝、陈二帝下圣旨敕建双林寺。从此,各地前来双林寺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寺前街就逐步兴旺起来,成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寺前街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为剡溪、青口、东朱、雅治街等村至义乌县城的必经之路,也是陈村、石壁、塔山下、罗汉堂等村至佛堂渡口之大路。双林禅寺兴盛时期,海内外各地前来双林寺朝拜的善男信女众多,都要经过寺前街。由于交通条件所限,远者步行,必须住宿。为过往行人和香客们购买物品,住宿之便,村中商业服务业应运而生。

  因双林寺为佛地,不能在寺内兴集市,“双林集市”必在寺前之村。为了服务远道来客,许多村民从事与此相关的各种商业服务;其他村民有一些利用自己的祖传手工艺,生产一些糕点食品,土特产品,如柴叶豆腐、黄荆糕、择子豆腐、择子粉、麻糖、凉粉、腊肉、火腿、薯片等等;手工制作一些旅游纪念品,日常用品,如竹木制品、仿古服装、打麻绳、编草鞋等等。由于生意兴隆,寺前村就成名为“寺前街”,狭长的街道之上,各个行业兴旺繁盛,民间活动热闹非凡,呈现出一派兴盛景象。

  “传说现代寺前街的西南方向300米的街头山(寺前这条街的入口的小山坡)有铜店18家,铁店20多家,现在的宫仓自然村是物资交流中心和加工中心。”丁敬文介绍道,村民在深层开挖土地时偶尔有挖到砖石基础,或古代粮食加工用的踏碓、捣臼、磨盘等石器,都是这段历史的佐证。

千年古村的文化氛围便凝固于一幢幢古建筑中。

  历史古韵因双林遗迹而存

  风雨斑驳的白墙深院,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行走在寺前街古村,犹如步入了一幅陈旧古老的水墨画,不究细腻的刻画与绚丽的色彩,只需寥寥数笔的勾勒,厅堂、祠堂、回廊曲折、天井巷道的古朴韵味便斜逸旁出,穿越遥远的时光,将历史定格。

  现存的寺前街古建筑群是丁姓居民定居寺前街以来,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由乡绅“千石田太公”丁立魁父子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逐步形成的村落格局。这些历史遗址大多集中分布在横贯村庄的狭长老街上,一幢幢江南民居沿着街道两侧,错落有致地铺陈开来,温婉而隽永。

  踏着悠长的巷道,轻轻推开沿途虚掩着的一扇扇木门,吱呀声中带着温厚江南底蕴的一座座深深庭院,便这样不期而遇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娓娓诉说着村庄历史中的吉光片羽。许多村民仍旧居于老屋之中,平时老人们倚着斑驳的门框,用一种好奇而喜悦的眼光打量着从四面八方寻访而来的游人,若有人问起关于老屋中一砖一瓦的故事,他们便兴致勃勃从头讲起。言谈间他们乐呵呵地笑着,挤出一脸皱纹,古村走过的漫长岁月便藏在其中,兴奋地似乎要在深一道浅一道的纹路中开出美丽的“花”来。

  虽然烟火味依旧笼罩着院落,但时光遗留的沧桑却渐渐占据了各个角落,老屋逐渐变得斑驳陈旧。近年来,于村内开展的古建筑重点修缮工程,使得这些承载着乡亲们浓浓情谊的老屋,在新时代中渐回原貌,焕发勃勃生机。匠心的注入,令一处处历史建筑和双林文化一起被时间遗留了下来,使得后人如今仍有契机去寻访这些散落的雪泥鸿爪。

  据介绍,整个寺前街村内散落着大量与双林寺相关的历史遗存,堪称一座傅翕双林寺历史博物馆。村庄内共有24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点及历史建筑,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立于寺前街村罗汉堂自然村双林寺西侧的双林铁塔。由赤岸野塘公朱禄出资铸造的双林铁塔,约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广顺年间”(五代十国后周时期,公元951至953年间)。该塔是浙江省内唯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铁塔,1997年被公布为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有文物专家称赞双林铁塔不仅是佛教艺术精品,也是研究古代铸造工艺的珍贵宝物史料,如此满布精美纹饰且年代久远的铁塔,国内罕见。

  铁质文物的保护有其特殊性,经过实地考察与层层筛选,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联合全国的权威力量制定了一套细密的修复方案,开始了一趟与时间赛跑的匠心修复之旅。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历经风霜的双林铁塔,终于搬进了双林水库旁的新家——— ——双林阁内的石质须弥座上,以全新的姿态向公众展示。这不仅是寺前街古村的一件文化幸事,更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件文化幸事。

  绵延起伏的山峦,挺拔俊秀;高地错落的粉墙黛瓦,古朴清秀。徜徉于青山、听幽于古村,跟随着历史的脚步回溯着古村潮起潮落的故事,聆听着村人踌躇满志地诉说今后的规划。我们相信,在兴衰轮回中,这处曾经商贸发达、人文汇集的古村落,很快就将迎来蝶变重生。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